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内容

渝中区节目新版《川江号子》——渝中区戏剧小品《杀出重围》进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剧类决赛及“第九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决赛

作者:渝中区文化馆 时间:2015.08.17

2013年9月18日晚,重庆市渝中区文化馆倾力打造的原生态节目——表演唱《川江号子》受到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的邀请,在北京星光影视院演播厅进行了录制。粗犷豪放的川江号子,是世世代代的川江船工,用激情和生命在峡口浪尖撞击出来的,它不仅有着巴渝文化的深刻内涵,也彰显了它的主要特色。川江号子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渝中半岛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川江号子》在中共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广新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渝中区文化馆多次进行讨论、排练、打磨,与中央电视台积极沟通,最终形成了这个新版的《川江号子》。它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光裕和来自渝中区人民路小学、人和街小学、中华路小学、巴蜀小学等30名小学生,用原生态的形式共同演绎。曲中挑选了适合小朋友演唱的桡号子、小斑鸠号子、懒大桡号子、闯滩号子等,节目主要展现了老船工与小船工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动人场面。

这个节目构思之初,确实让创作人员绞尽脑汁,怎样把传统的川江号子和小演员们有机结合,怎样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做到每一个段落的起承转合,都是需要思考的地方。区委宣传部何积光部长、区文广新局党委书记白玉和辛正明局长也十分关心我们的节目情况,在演员们进京前几次亲临排练现场,给小演员们加油打气,指点提高。

9月15日,由渝中区文化馆的戴德鹏书记带队的一行36人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一路上30个小朋友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的小朋友从来没坐过火车,有的小朋友因为晚上想妈妈而偷偷地哭,有的小朋友临上场前身体不舒服还坚持上台表演。他们的这种精神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叔叔阿姨们的表扬。

正式录制时,曹光裕老师和30个小朋友用高亢激昂、极富冲击力的号子声征服了全场观众,获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评委闫肃和主持人董卿都认为,这么小的孩子能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用原生态的方式进行表演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人民路小学的小演员们都是真正的农民工子弟,他们来学习劳动号子,真的是不忘劳动本色。

正是因为我们渝中区的小朋友有较好的文艺基础,其中6个多才多艺的小女孩还被导演组临时选中参加了该期《我要上春晚》开场舞《相亲相爱》的表演,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喝彩。

节目录制后,《川江号子》以120票的成绩位列本场第二名,届时将在CCTV-3播出。          (周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