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丰银行旧址
美丰银行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74号,是一幢7层楼钢筋砼的框架结构建筑。该建筑建成于1935年8月,坐西朝东偏北7度,面阔37.8米,进深8.7米,建筑面积3352.5平方米,占地面积407.5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120平方米。
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3家中外合资的美丰银行,分别为上海美丰银行、四川美丰银行和福建美丰银行。这3家银行都是由中美商人合资创办的,彼此存在渊源关系,并且都发行有以中国银元为本位货币的银行兑换券。四川美丰银行由美国商人雷文联合中国商人合资创办,1922年2月在美国注册,设总行于重庆,于4月 2 日在重庆新街口(现新华路小什字附近)正式开业,额定资本250万元,其中美方占52%,中方占48%。1927年,美方资本全部让渡给中方,该行成为纯粹的华资商业银行。
美丰银行总经理康心如生于1890年,早年加入同盟会,不久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国后参与筹设中华民国联合会四川分会,创办《公论日报》《国民公报》,从事反袁活动,先后任上海民生图书公司、进步书局经理。四川美丰银行在他的主持下,获得重大发展,并大量投资工矿企业。1937年,康心如被推为重庆银行业公会主席,后任重庆临时参议会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重庆投资公司经理等职,1969年病逝。
为显示资力雄厚,康心如决定修建银行大厦作为银行一个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象征。美丰银行大楼由上海基泰工程司建筑师杨廷宝设计,由近代著名施工企业馥记营造厂来渝施工,是当年重庆首屈一指的建筑。购买地皮和修建大楼共动用资金49万余元,资金大部分来自四川美丰银行新屋落成纪念储金。该工程的外装饰颇有特色,第一层至第二层用青岛黑色磨光花岗石贴面,第三层以上采用米黄色釉面薄瓷砖贴面,外观端庄简洁。底层入口门厅设钢卷门、板门、玻璃门三重,以保安全,其他都是钢窗硬木门。营业厅空间高达两层,顶部有气楼式天窗玻璃吊顶,增加了大厅的空间高度感。营业柜台用大理石贴面,第三层至第六层均为写字间,由侧面门厅电梯出入。地下室为银行金库。其建筑外观像中国古代钱币的“布”币 ,是近代重庆较早出现的具有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银行建筑,反映了设计者严肃的设计态度和纯熟的设计技巧,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景观价值。
全面抗战开始后,内迁重庆的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在没有修建好新的办公地点之前,都曾在此租住办公。该大楼施工质量过硬,经受了日本飞机多次空袭的考验,均保存完好。1949年朝天门地区发生“九二”火灾,被该楼有效阻挡,遏止了火势继续向西南方向的闹市区蔓延。1950年4月,美丰银行宣告停业。1954年后,美丰银行大楼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办公和营业用房,直至如今。
美丰银行大楼长期是当年重庆最高档的建筑,对研究重庆金融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