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文化旧址资源库详情

中国银行旧址

内容简介

中国银行旧址

中国银行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41号。该建筑建成于1936年,是重庆陪都时期的高档建筑之一。大楼坐东朝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5层,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4930平方米。建筑整体风格类似于旁边的川盐银行,屋檐下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斗拱构件来装饰,中西结合,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较长时期里都是重庆可数的高层建筑。

19121月,中华民国成功后,经孙中山下令批准,在上海成立中国银行,后迁往北京。从19121928年,中国银行一直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负责代理国库、承汇公款、发行钞票等金融事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另立中央银行后,中国银行改为特许经营国际汇兑的专业银行,总部迁往上海。19281942年,中国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改革管理机制,在中国金融界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先后在伦敦新加坡、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19421949年,中国银行作为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负责政府国外款项收付,发展国外贸易并办理有关贷款与投资。1949年以后,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大力支持外贸发展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牢牢抓住国家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经济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长期经营外汇业务的独特优势,成为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

1935年,中国银行改组,增加资本总额为4000万元,官商各半,由宋子文任董事长,宋汉章任总经理。因重庆原有中国银行重庆分行,193910月,中国银行内迁重庆时,即在重庆分行行址办公。1944年,中国银行董事长改由孔祥熙担任。抗战时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受中央银行委托,经办政府国外款项的收付、进出口外汇及侨汇业务,发展扶助国际贸易,办理有关事业之贷款及投资,办理国内商业汇款以及储蓄及信托等业务。19458月抗战胜利后,中国银行于当年10月即迁回上海。解放后,中国银行由人民政府接管。西南大区时代,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西南区行,行址设在原中国银行行址内。1954年重庆改为省辖市,该行撤销,转交商业局管理,曾长期是重庆饭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该楼闲置。

中国银行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为稳定金融、争取外汇、支持抗战做出了艰苦努力。此大楼位于抗战时期重庆的金融区,附近有中央银行、美丰银行、交通银行、川康银行等多家银行,是重庆抗战金融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旧址对于研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金融和重庆金融都有十分重要历史价值。作为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展示
×

联系方式
99999999
9999@qq.com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