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旧址
中央银行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道门口9号,是一幢5层楼的钢筋砼结构建筑。建于1938年,由基泰工程公司设计,建业营造厂施工,坐西向东,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大楼地下两层作为金库,为了防盗防爆,库房混凝土墙身厚度达90厘米。因正处于抗战时期,日本飞机经常前来轰炸,大楼内外装修较为简单。
中央银行是由政府组建的金融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国家的金融体系,特别是监管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并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作为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
清朝末年,西方的银行制度传到中国,各地都开设立了不少私营银行,但一直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1924年8月16日,南方革命政府初设中央银行于广州。该银行于1929年2月改组为广东中央银行,1932年1月又改组为广东省银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另设中央银行。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银行先后西迁南京、武汉和重庆,战后又迁回上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1942年7月垄断纸币发行权以前,中央银行在民国时期长期未能充分发挥“银行的银行”的作用。中央银行在重庆期间,权力有所扩展,作用得到一定的彰显。
1938年8月,汉口沦陷之前,中央银行总行随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初来重庆时,因道门口的银行大楼尚未完工,只得暂借美丰银行大楼5楼办公。1940年元旦,中央银行总行正式迁入新建的银行大楼,业务局正式对外营业,重庆分行所有业务也并入业务局。抗战时期,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为发行钞券,代理国库收支,经理公债,管理外汇,检查全国金融机构业务等。1946年4月1日,中央银行迁回上海,重庆分行于当日复业。1949年年底重庆解放,该行由中国人民银行接管。后来,该大楼交重庆市商业局使用,现为重庆市商委招待所。
中央银行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为稳定金融、支持抗战做出了艰苦努力。此大楼位于抗战时期重庆的“金融区”,附近有中国银行、美丰银行、交通银行、川康银行等多家银行,是重庆抗战金融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旧址对于研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金融和重庆金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