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尧庐)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原德安里101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中山四路36号市委机关大院内,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一楼一底,面阔22.4米,进深21.9米,通高10米,房舍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此房本为刘湘部将许绍宗于1936年建造,许绍宗字尧卿,故称尧庐。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移迁重庆。1938年侍从室从许绍宗手中借得尧庐,作为办公之地。
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最高军事统御机关。发轫于护法战争时期,到1946年5月结束,领导了全中国的抗战,其组织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其职掌由单一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经历充分体现了国民党政治、军事的局势纷繁曲折和人事兴替的变化。蒋介石长期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侍从室实际上就是蒋介石的警卫机构和秘书班子。因蒋介石所住的德安里103号(美龄楼)与尧庐相邻,蒋介石也曾在此处办公,此处曾被当作蒋介石在重庆城内的官邸。
20世纪20年代,重庆在上清寺、曾家岩一带开辟新市区,达官贵人纷纷在此修建住宅别墅之类。那时,上海已经形成综合东西方居住特色的弄堂住宅,称为“里”。因独具特色,又是砖木结构,比纯木结构建筑更坚固更适用,被重庆人视为新潮时髦,也跟着仿造,跟着命名,于是重庆也有了庆德里、德兴里、成德里之类的地名。德安里位于中山四路东侧山坡上,建有十余座别墅小院,并没有形成封闭的弄堂,依然取名“里”。德安即以德为安,附庸风雅而已。
八年抗战中,有许多重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内政等方面的会议都在侍从室举行,此处见证了那艰苦卓绝年代的许多重大事件。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赫尔利、张治中等同机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谈判的主要地址就在这里,多数会议都在此处举行。“双十协定”签署后,国共之间又在这里就一些具体条款继续商谈。此处见证了闻名中外的重庆谈判。1946年底,国民政府回迁南京后,将尧庐归还给原主人许绍宗。
重庆解放后,德安里作为地名消失了,变成中山四路36号,成为中共中央西南局驻地。原来的门牌号数也被撤销,重新编码为1号楼、2号楼、3号楼之类,尧庐编号为7号楼。后来,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撤销,西南局搬到成都,中山四路36号(原德安里)成为中共重庆市委的办公地,一直到现在。
作为抗战时期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尧庐记载着名人荟萃的历史场景,承载了重大史实,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载体价值。2013年作为重庆谈判旧址群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