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文化旧址资源库详情

蒋介石官邸

内容简介

蒋介石官邸

蒋介石官邸(原德安里103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中山四路36号市委机关大院内,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一楼一底,底层下面有一地下室,面阔25.1米,通高11米,共有房间10间,建筑面积849平方米。1936年,重庆富商丁次鹤委托华西兴业公司建筑部设计建造,1938年转让给蒋介石、宋美龄使用,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官邸。

里本来是指家乡故里,后借用来指代地方。19世纪60年代,为躲避太平天国的战乱,江浙一带的有钱人纷纷逃到上海租界。为便于管理,租界当局在指定的地块上兴建大批集体住宅。这些房子多为立帖式结构,像兵营一样联立成行,对内交通自如,对外只有弄口可以抵达马路,弄口设有铁门,可以随时关闭。这种原本是为了便于管理而统一建造的集体住宅,很快发展成为综合东西方居住特色的上海弄堂,称为里,并在随后的上百年时间里成为上海房地产业的中坚。上海很时尚,重庆人跟着仿造,于是就有了庆德里、德兴里、成德里之类的房屋和地名。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德安里了。

德安里实际上并没有封闭,没有形成,只用了一个字作地名通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等都驻在德安里。德安里103号较为宽阔,也称为美龄楼。当年蒋介石、宋美龄进行外事活动,几乎都在此楼进行。1942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特使威尔基访华,蒋氏夫妇就在这里与威尔基见面。1945年重庆谈判,美龄楼是谈判的重要场所。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在此楼进行了多次直接商谈。有关国内和平的具体谈判,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代表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亦多次在此楼进行商谈。

重庆解放后,德安里作为地名消失了,变成中山四路36号,成为中共中央西南局驻地。原来的门牌号数也被撤销,重新编码为1号楼、2号楼、3号楼之类,原103号美龄楼被编为2号楼。邓小平、刘伯承同住于此(刘伯承住2楼),后来又分住6号楼、4号楼。贺龙来到重庆后,先住2号楼后新修了1号楼,贺龙就搬到1号楼住了将近4年。西南局办公楼则设在8号楼,那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所在地。后来,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撤销,西南局搬到成都,中山四路36号(德安里)就成了中共重庆市委的办公地,一直到现在。

蒋介石官邸不仅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地点,也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开展重大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场所,解放后又是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的住地和办公要地。作为这些重要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载体,该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2013年作为重庆谈判旧址群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展示
×

联系方式
99999999
9999@qq.com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