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文化旧址资源库详情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内容简介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南京政府建立后,于1928103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按该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等五院组成,行政院居首。该法还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所有行政责任集中于行政院,行政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行政院首任院长为谭延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着手全方位的内迁计划。19371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蒋介石发表了《国民政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演,希望政府和党部同人迁渝以后,秉承主席教导,对于一切职务,不但要照常努力,而且要积极整顿,格外振作,在艰苦之中,力求革新和精进。第二天发布了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等联合签署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办公宣言令》,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西迁重庆。行政院随国民政府移迁重庆,征借教会学校明诚中学的办公室和医务室作为行政院办公之地。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重庆市委机关大院内,是一幢仿巴洛克式的二楼一底砖木结构建筑。该建筑于19世纪末由德国人修建,初为法国天主教教堂,后作为明诚中学的办公室兼医务室。该楼坐落在一座小山之巅,坐北朝南,面阔23.3米,进深24.7米,楼高19.4米,共有房屋19间。站在房顶,可以眺望两江,一览渝中半岛。

抗战时期,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先后在此任职行政院院长。行政院是战时国家财政、实业、外交等事业发展的中枢指挥机关,整个国家动员总枢纽。为了协调好行政院内部以及行政院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国民政府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战时行政体系的特点和现代行政机制的取向。面对大批机关、工矿、学校及上千万难民迁徙大后方的混乱窘境,在中国富庶地区被敌占有的情况下,行政院根据1938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的要求,在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短时期内,大后方人口吃饭、穿衣,学校教学等问题都得到较为成功的解决,巩固了大后方的经济基础,国家行政管理也正常有效地运作起来,为中国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重庆遭遇五三”“五四大轰炸的第二天,行政院决议呈请国民政府颁令,明令重庆即行升格为行政院直辖市,重庆市首度由省辖市转为中央直管。

194655日,国民政府离渝返回南京,行政院也随之迁返南京。解放后,该楼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大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办公。1954年大区撤销后,交由中共重庆市委使用,至今完好。

旧址见证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与众多重要历史人物直接相关,对中国与世界发生重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2000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展示
×

联系方式
99999999
9999@qq.com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