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园
特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桥东村37~49号,为鲜英公馆。鲜英字特生,因而得名为特园。此园始建于1929年,1931年完成,坐北朝南,为两栋两楼一底中西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8.73米,进深14.4米,建筑面积1471.80平方米,占地面积972.90平方米。每栋两个楼梯间,平面布局一致,面阔四间,进深两间,蓝灰色外墙,小青瓦屋面,板条天棚,实木楼板、楼梯,杂木花格门窗,第二层有露台、罗马柱等。该建筑造型、装饰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鲜英与刘湘、杨森、贺国光等人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同学,早年加入同盟会,暗中进行反清活动。民国初年,鲜英被选送北京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留任袁世凯总统府侍卫官。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后,他毅然南下广州,参加“护国之役”讨袁。1920年刘湘任陆军十六师师长,任命鲜英为该师参谋长。此后,鲜英在刘湘手下担任过多种高官。但他逐渐感到厌倦,于1939年辞去了所有军政职务。鲜英夫人金竹生精明能干,鲜英兼任重庆铜元局局长(厂长)时,她见附近几座小山高的煤矿废渣没有人要,便请人打成煤块煤砖卖,发了一笔财,于是就买房,买来后又出租,租金又用来购房,历时9年。她将积攒起来的钱,在上清寺西侧购买了一块地皮。该处是一座小山,系外省人的墓地,地价相对便宜。金竹生有一点钱,就在那儿建一幢房,逐渐连成一片。1931年房屋全部竣工,有大小房屋36间,占地3亩有余。
抗战时期,特园成了民主人士聚会的场所,周恩来、董必武经常去特园与鲜英面谈。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秘密成立,鲜英被推选为民盟中央委员。10月,民盟公开发表成立宣言和《十大纲领》,特园实际成为民盟总部所在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来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其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特园举行的。由于民盟是在野党,没有经费来源,开展工作及日常开支常由鲜英赞助。民盟总部机关报《民主报》的开办经费,也是鲜英慷慨解囊。随着盟员不断增加,民盟成为除国共两党外的第三大党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影响。中共、民盟均以特园为活动场所,各党派团体、各界人士纷至沓来,于右任、李济深、陈诚、杨森、章伯钧、黄炎培、梁漱溟、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均是特园常客,可谓冠盖如云。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次光临特园。因此,董必武将特园誉为“民主之家”。
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发祥地,又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以及各界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共商国是的活动场所,还是1945年国共和平谈判的历史见证,特园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0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