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为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半岛,为重庆市经济、文化及商贸流通中心,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也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 至2013年底,渝中区常住人口65.0万人。至2015年1月8日,渝中区水陆域面积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居委会。 渝中区为全国文明城区,获得过“中国爱心城市”、“市级环保模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周朝,属巴国江州地域,为巴国国都所在地。 秦朝,置巴郡,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 从汉代至清代,区境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地域,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 中华民国时期,1929年正式设重庆市,渝中区境属重庆市地域;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渝中区境;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重庆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区境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1995年3月,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