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
陆棨,我国著名戏剧家、诗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编剧。1931年生于北京,l948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任重庆戏剧家协会主席、市文联主席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 1950年,陆棨参加文艺演出团体,从事专业的音乐文学和戏剧文学创作。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曾编写大小歌剧近20部,出版《灯的河》、《重返杨柳村》等诗集5部,《大巴山的回声》散文集l部,有《火把节》、《哭嫁的新娘》、《江姐》、《海岛女民兵》等大小歌剧被搬上舞台。 其中,《灯的河》、《重返杨柳树》被誉为上世纪50年代全国最有影响的诗集之一,他的理论著述《歌剧剧作谈》还被选为中国剧协戏剧函授中心教材。 他是诗人,也是作家;他是编剧,也是词曲创作人,他倡导深入生活,咏唱心灵的创作方式。 早在1961年,他的诗集《灯的河》,就成为了着意表现西南城乡生活景象的代表之作。 随后,在《陆棨诗选》的目录里,排列着齐刷刷的“山城系列”:以山城为定语的朝雾、汽笛、风雨、广场、轮渡、大街、阳台、花市,还有《望山城》、《川江号子》、以至富有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的《滨江公路》、《高速公路》、《地铁隧道》…… 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重庆地方特色,巴渝风韵,让读者们心生共鸣。 此外,陆棨还是一名优秀诗人,一位著名的编剧,他曾担任重庆市歌舞剧团的创作员,职业是写歌写词,编舞编剧,以艺术手法表现生活的原汁原味。 在10年间,他曾九上大凉山,走进彝族村寨,连续写出了反映彝族同胞新生活的歌剧,并创作歌舞剧《火把节》、《我的幺表妹》、《哭嫁的新娘》,分别由凉山歌舞团和重庆歌剧院搬上舞台。 其中,陆棨创作的《火把节》参加了全国的歌剧调演,获得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最高编剧奖曹禺奖。时至今日,《火把节》早已成为重庆歌剧院的一张名片,彰显着重庆歌剧发展历程中的辉煌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