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提出“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破译单个甲骨文奖10万元”引发热议。
不过,没有金刚钻,也揽不了瓷器活,大家还是只有望“字”兴叹。
其实,重庆话里,也有很多来自古汉语的字,沿用了古汉语的表达法,是汉语嫡系的体现。
悬赏十万的甲骨文不认识不要紧,毕竟大家都不再使用。但是,在重庆话的方言词汇中的这些古字,这些延续自古代的表达法,作为重庆人的你,可要好好认识一下。
>>>>重庆方言的历史
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重庆方言发展变迁的历史,重庆方言又叫重庆话,属西南官话。狭义的重庆语是指通行于重庆主城九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等)的方言,在重庆全市范围内,还存在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等各具特色的区县方言,就是大家常说的郊县口音。
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重庆话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更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
重庆方言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例如重庆部分郊区说“去”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江津区说“六”为[luh]为喉塞音,音同陆音上扬,同湘方言;而主城区大部份地方说“六”为[luh]音陆音沉降。
在抗战时期,上海,江浙居民进入重庆,带来了“格式”(普通话意思是:标致,新潮,源自上海话)、“转来”(回来,源自苏州话),“行式”(能力强,源自苏州话)一类西南官话中没有的吴语词汇,并成为了重庆话的一部分。
>>>>重庆方言的音系
再来说说音系,重庆方言中保留了古汉语的歌韵,字韵母,保留了唐宋正音。比如:眉(mí)毛、胁(xiá)孔(腋窝),所以,不要说我们的重庆话土,我们说的可是古代唐宋正音!
重庆方言的部分汉字读音比普通话更接近中古汉语,比如见系不颚化, 保留歌韵等等。语言专家称,大多数重庆话读音和普通话不一样的字都是由于重庆话比普通话存古(即相对于中古汉语而言的,保留切韵或广韵特征较多的现象)所致。
虽然我们n和l不分,又喜欢把以/h/开头的字读成以/f/开头,常常拿“两只小蜜蜂,飞到花丛中”开玩笑,但那是因为,我们重庆话存古呀。在重庆方言中,我们还保留了重唇的读法,甫[phu] 杜~,赴[phu] 前~(fu)后继。
古汉语中的某些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已经读成了舌面音[j],[q],[x],但在重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g]、[k]、[h],比如:街 (gāi____阴平), 解手 (gǎi____上声) 。
这下,谁敢说我们重庆话发音土,我跟谁急!我们哪里土?我们这是延续了汉语言的精髓!
>>>>重庆方言的古汉语用字
下面这些出自古汉语的重庆话专用字,你可一定要活学活用,很多在普通话中弃而不用汉字往往是重庆话的本字。搞懂这些,聊天的时候分分钟用文化味儿撂倒外地朋友。
躂(dá)仆爬:出自《玉篇·足部》:躂,他逹切,足跌也。
《水浒传》第六十回:“正走之间,忽然地雷大振一声,两个在阵叫苦不迭,一齐躂了双脚,翻筋斗颠下陷马坑裏去。”
《市声》第三二回:“浩三急欲上前,脚下一个滑躂,跌在田裏,溅了一身湿泥。”
譑(jiáo):强势霸道,善于狡辩。出自《集韵·笑韵》:丘召切。譑,弄言。取:“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之名。”
脏肸肸(xī):脏兮兮,肸xī ,散布、传播,如“芬腹肸肸”。振动:“芗呹肸以掍根兮,声駍隐而历钟。”
除此之外,还有:摭(cě)花:折花,摘花;搣(miě)断:掰断;诖(hō):哄骗等。
不管是聊天时,还是打字时带上这些字,地道重庆话的味儿分分钟扑面而来!
>>>>学重庆话当古汉语学家
谁说重庆人没文化,搞懂这些字,你也马上就有希望进阶古汉语学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跟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