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母城背后的文化人,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编辑: 文化渝中 | 来源: 文化渝中 | 类型: 文档 | 时间:2017-07-03






党员,是一个神圣的称号,

意味着奉献,进取,奋斗,

新时代下,我们身边的党员们,

如何践行着入党誓言?

七一建党节前夕,

让我们走进渝中区文化战线上的基层党员们,

听听他们的故事。


勒,不是电视剧,

这是真人真事,

是渝中区文化干线上普通党员们,

自己讲自己的故事。


_31DABNA80U{WM4OY`4$V]1.png


B(`QVG{`TZ~{A~~YG%0A2~K.png


       对于文艺青年来说,不少人少年时都有一个做图书管理员的梦,想象中的图书馆工作是悠闲安逸的,伴着书香茶韵故纸堆里舒舒服服就是一天。真实的图书馆人是这样的吗?让我们跟随渝中区图书馆有着22年工作经历的谭莉的脚步,去看看她的一天。



>>>> TA的故事:谭莉的周末



       这是2017年6月一个寻常的周六,在大多数人享受双休的时候,谭莉一早就起床了。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行以来,渝中区图书馆里的工作量大增。今年又赶上全国第六次图书馆评估定级,渝中是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必须保持一级馆资质。对谭莉来说,近来实在太忙了。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410.gif


       周六一大早,谭莉选择先去南纪门农民工分馆看看。前段时间,分馆的老吴反映电子读报机坏了,谭莉给维修人员打了电话,她得亲自去看看修复后的情况,顺便了解下分管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需要沟通。在了解到故障得以完满解决后,谭莉又马不停蹄的赶回区图书馆。对于谭莉来说,实时的在各分馆巡视,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是她一直挂在心上的事儿。


       下午2:30是渝中区图书馆承办的“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第849期讲座,谭莉提前1个小时去做准备,打上开水,调试好放映设备,准备好讲座资料。这个坚持了20年的讲座,凝聚了渝中区图书馆人的心血和热心听众的关注,不少听众都已是谭莉的老朋友,看着这些几乎每场必到的听众,谭莉的心里热乎乎的。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431.gif


       收拾完讲座的后续事务,谭莉为自己增加了一项行程,去敬老院为老人读报读书。红叶敬老院是两路口的一所民营敬老院,今年3月,渝中区图书馆和红叶敬老院结成了对子,渝中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给老人们诵读报刊,与他们沟通、交流,陪伴他们过好周末。谭莉的到来,给老人们带来新鲜的咨询和心灵的慰藉,当谭莉拉着老人的手,为他们读个故事,读篇养生小知识,老人们的脸上浮现出孩子般的笑容。


       太阳快下山了,谭莉周六的工作终于忙完了,老公和孩子还在家里等着她,明天,她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SE8~GG5_WQ~E(M}RQ{I65$B.png


``FTSAK`SROOQA4SSK}MU{C.png


OL7Z968SCE`EEBQ4R[U3Z)8.png


       城市的成长快得就像跑片,露天电影似乎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但记忆中珍藏的儿时看露天电影的快乐,总会让我们对电影放映人心存羡慕与感激,他们就像背起了一整个天堂电影院,带给大家两个小时的安慰与快乐。



>>>> TA的故事:杨帆的电影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506.gif


       每当夜幕降临,在渝中某小区的空地或工地上,老老少少也早早吃过晚饭,搬着板凳来到这里,孩子们欢笑着、打闹着,大人们则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摆着龙门阵,他们等待的,是一部属于他们的大片,也等待着惠民电影放映员杨帆。


       杨帆的工作是放映露天电影,平时走街串巷,在社区和小区间穿行。渝中全区11个街道、77个社区,杨帆交道打得最多的,就是社区的老头、老太太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年365天,他和同事们要放映300多场电影,观众2万多人次。


       杨帆说,自己是看着露天电影长大的,时光流转,现在他成了放映员,守护着心中的“天堂电影院”。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510.gif


       放露天电影,有着苦辣酸甜:数九寒冬,冷风飕飕刺骨;三伏盛夏,高温炙烤、蚊虫叮咬更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最怕的还是下雨,观众可以撑着伞在雨中看得津津有味,杨帆得撑着伞保护放映机,所以自己常常被淋得浑身湿透。但看见观众们的笑脸,杨帆觉得心满意足,电影带来的欢乐和享受在这一刻被分享。


       今天的露天电影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片源老旧,放映条件差,但杨帆还是爱着这份职业,“毕竟还有些农民工和怀旧的市民等需要这种形式的文化大餐和交流机会,在那些院坝广场,看到大家全神贯注看我放的电影,看到他们开怀大笑的样子,我都有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02LNAAOW{$MUG}DIE_V6V9X.png


R]S~L~`IJ72Q`OKZ$7ZE}Z4.png


LKYK5Z~}3J{4X~YZ`{GI73W.png


       你看见渝中区在重庆市广场舞大赛中获奖了吗?那是因为呀,这些广场舞大妈们背后有人!比如专业的舞蹈干部们。这些有着扎实舞蹈功底的老师们,悉心编排,耐心指导,陪伴广场舞老太太们舞出一个精彩快乐的老年生活。



>>>> TA的故事:舞蹈干部范梅娟


       范梅娟,专业舞蹈干部,曾经获得过CCTV舞蹈大赛获表演三等奖、全军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荣立过集体三等功。现在,她的工作是教老太太们跳舞。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541.gif


       作为舞蹈干部,范梅娟要负责分馆春秋两季免费舞蹈班和总馆专业舞蹈的培训、排练,每年要教200多名学员。


       基层的中老年舞蹈培训不能和专业相比,学员基本都是退休的老大妈,范梅娟总是不断提醒自己,授课的时候得更有耐心、细致一点,多考虑学员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基础水平,舞蹈的编排不能太复杂,有时候一个动作得重复几遍。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556.gif


       每一个舞者都是伤痕累累,范梅娟也不例外。2015年秋季班开课前一周,范梅娟的腰伤复发,完全直不起来,根本没法上课。反而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安慰她,让她好好休息,先把腰伤治好。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当别人不经意间温暖了你内心的时候,你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范梅娟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咬牙坚持完成了整个培训课程,和这期的阿姨们结下了交情。看着她们的进步,喜欢自己编排的舞蹈,再苦再累,范梅娟觉得都值。


        文化中心就是我们坚守的阵地,基层的群众来到这里,接受我们的指导培训和服务,享受文化、享受生活,范梅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X7D`AKNY{V9}YW5L1_UU77H.png


IBKV_58X0$5A41W2O]~P127.png


1H~Z$YG8SMWR3A4R55%$%9H.png


       如果要说最容易被误解的工作,体育教练这个职业绝对要排在前十。刘国栋这个培养出无数世界冠军的人,之前都曾被称为“那个不懂球的胖子”,冯孟育不怕误会,不理解是常态,在不理解的常态下干出成绩,才是一个体育人的精气神。



>>>>  TA的故事:体校教练冯孟育


       对于体校教练冯孟育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这样开始:浏览市体育局网站、安排和编写训练计划。对于一个职业教练来说,这样的工作繁琐而杂碎,但这样“磨性子”的事情,冯孟育一做就是很多年。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627.gif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训练是基层教练员每天的必备工作,在田径场上指导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和运动员交流沟通,每天3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运动员晒着,教练晒着;运动员淋着,教练也淋着;运动员累,教练一样累。冯孟育以心换心,坚持跟大家站在一起,每一分的成绩,都是这样拼出来的。


       教练也要用成绩说话,冯孟育的勤奋没有白费,渝中区体校连续4届在市运会上取得骄人成绩,获得34枚金牌、24枚银牌、44枚铜牌;参加市青少年锦标赛,获得128枚金牌、138枚银牌、89枚铜牌;向专业队输送15位优秀运动员,向全国重点院输送体育人才36人。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635.gif


       优异成绩的背后,冯孟育还有隐忧,后备人才缺乏的窘迫是他一直忧心的事情。每周冯孟育都要去区内学校选拔田径苗子,很多选上的体育苗子都不愿意来参训,体校田径队有10个队员到重点中学读书,学习压力大、放学时间晚,都没有按时来参加训练了。一些学员和家长只重视学习不重视体育,冯孟育做完了孩子的体育指导工作,还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冯孟育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认可。


$]W_`[HSVPVWC@`B_DX@0LM.png


SB}@7~}7A5Z)9PX6BP96G8J.png


%{`V5FI]4@NW72@~IZ5O}%V.png


       文物,说起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却又离我们很近,也许你每天上班逛街都会从它身边经过。渝中是重庆母城,全区现存200多处文物,有些区县的文物数量还不及渝中的零头,渝中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 TA的故事:唐嵩的守望


       文物保护需要热情,需要责任,更需要情怀。唐嵩和同事整天和文物古迹打交道,调查、发现、抢救、保护、利用、弘扬、传承、发展,这些关键词贯穿了他9年的工作经历,他熟悉渝中的一切,每条街巷、每个建筑,甚至每条道路,只要和“历史底蕴”、“文物古迹”、“母城文脉”沾边,就会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711.gif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文物保护和城市规划、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有时无法调和,200多处文物不说话,而唐嵩的工作就是为他们说话,如果唐嵩们不说,这些文物的故事就真的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了。


微信图片_20170703092717.gif


       文物保护工作很细碎、很实在、很辛苦:40度的高温,搞古城墙调查,阳光照在斑驳的城墙上,汗水滴在泥土里,一霎那仿佛穿越回到大明朝;文物消防检查,80多家使用单位,一家家挨个上门,一边检查一边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喉咙都快说破了人家爱理不理;七牌坊抢救保护,凌晨吊装施工,路灯昏暗拉长了身影,冷月凄清照映着碑林;故纸堆里查资料,文献图纸铺满一桌,为一个老地名忘了下班;写材料写方案写总结写报告,一干就是大半天。唐嵩有时候也觉得真累,但渝中是他的家,他对这片土地有感情、有热爱、有寄托,这里有亲人,有伙伴,有同事朋友,有他的记忆深处的故事,也有明天与希望,又觉得这一切值了。


1Q)MC3}9)192IJ~M27N8KL6.png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信念在手上,祖国在心里。”作为渝中区文化干线上的基层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不忘当初对党的誓言和承诺,时刻铭记“我是一名党员”。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字不忘,信仰不失,他们竖立起共产党人的一杆旗。心怀理想信念,怀揣使命感,拥有责任担当。始终不忘用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为民服务根本宗旨,牢记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委员会党委现有10个基层党支部,146名党员。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传承历史文脉,保障文化民生,建设文化中心的工作中,共产党员发挥饿不可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讲述的就是其中5位党员的故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

渝中区文化干线上的基层党员!


SZJTZ$4RK2[SWNWK2H%NH@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