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 | 有一种集体回忆,叫重庆崽儿的少年宫
编辑: 文化渝中 | 来源: 文化渝中 | 类型: 文档 | 时间:2017-06-14






       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00后”、“10后”娃儿期盼着去海洋公园、期盼着欢乐谷快快建成。对于70后、80后来说,少年宫才是记忆中玩不尽的“迪斯尼”,不光是耍,少年宫更是出重庆最高端最天才少年的基地……


I2DOQWOPV)5Y6XK{(HOTMAQ.png


{EJ}[_1DO$8KP3]{PP4RFLR.png


@HW@QE9DT}[5`I6]2)[}J(5.png

▷重庆少年宫老大门


       重庆少年宫得到了邓小平的关注,宫址由邓小平亲自敲定


       民国时期,重庆城遍布着达官贵人的公馆别墅,杨森公馆“渝舍”是重庆市中心的一座花园别墅。在邓小平心目中,这样好的地方要留给重庆的娃儿们。少年宫,就是在“渝舍”(杨森公馆)的基础上改建起来的。


G@`D4`E})`WZ3$AT$D6`LAW.png


BZAPNDS(RRVBCS3TWZ{(BNS.png

 ▷曾经的少年宫活动照


       1955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渝舍”占地26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建成了一座大型少年宫,让当时20多万重庆少年儿童有了自己活动的场所。


}C~)OMQ)PCD6{ZD9T3]}AID.png

 ▷曾经的少年宫演出照


52]D[K)DQ{))HTCDSTDGI$8.png


       前方高能预警,一大波回忆杀来袭。


>>>>那时,去少年宫就是去春游呀!



GUSA)PK$2A8FFEDQ[~J$D{L.png

 ▷俯瞰原少年宫广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商场里没有儿童游戏世界,没有各种电动游戏机,更没有像欢乐谷那样的游戏场和水上乐园。对于70后80后的娃儿来说,少年宫有最美好最快乐,又带着神圣光环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每次过儿童节,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去少年宫玩,但是每年的儿童节,市少年宫都是人山人海,进门的队伍能绕外墙一圈。那时候去少年宫耍一回,能跟小伙伴吹上一个月。


       重庆,特别非渝中区的娃儿,最盼望的就是学校组织去少年宫春游秋游。坐着学校提前联系好的公交车,一个学校十几车娃儿拎着水壶背着铁饭盒能在少年宫玩一整天。饭盒里装着爸妈提前准备的凉拌藕片什么的,玩饿了直接坐少年宫广场边上就开吃,吃完赶紧接着玩。



>>>>30米的梭梭滩是不是你的童年噩梦?



{3SWO~I35J]YRLUNI256H_C.png

 ▷原少年宫游乐场、背景为培训大楼


       提起少年宫,很多人第一个回忆起的就是梭梭滩(普通话读:滑梯),但记忆是个神奇的东西,有的人记得又高又长,坐上去灰常恐怖……也有人记得那是当时重庆唯一螺旋版本梭梭滩,这难道就是关于回忆的罗生门吗?


       据我们问了黑多人的研究结果:滑梯当时就在少年宫里靠近两层小洋楼的地方,民国时期军阀杨森的公馆旁,滑梯前有一座救火英雄赖宁的雕像,滑梯的顶部以前有一座凉亭。滑梯共有4个梯道,中间2个是直道,2个直道之间是石梯,最两边是弯道。弯道比直道长。那可是当时重庆最长最霸道的大滑梯,惊险刺激,对胆子小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小时候,大家都非常喜欢滑那两个弯道,滑到底以后再去滑时从来不走石梯上去,而是从弯道上去。速度快的一会儿就爬上去了,速度慢的爬到中间就上不去了。当年大家玩滑梯的“极限运动”花样姿势不少:有坐的滑的,有躺着滑的,有蹲着滑的,有倒着滑的,更有把双脚叉开滑的。



>>>>龙船,国产版海盗船哦!



T}VIYRD{ZYC[B@B}GK%J736.png

 ▷原少年宫露天舞台上的游乐设施,远景为小红楼(培训室)


}LT[[[CPA]D3@K%`{1L@1DK.png

▷原少年宫溜冰场


       少年宫的坝子中有几个半圆形的摇摇椅,还有像踩水车一样健身玩具,但是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有妇女表示当年少女的她最怕的就是:铁桶上面的缝缝容易卡凉鞋进切。


       少年宫的碰碰车也是重庆最高档的,还有夏天开放的游泳池,春秋开放的滑冰场,都是当时最新潮的儿童游乐设施。


       这么多游乐设备中,反复被回忆被提及的,还有少年宫里的龙船。龙船跟海盗船一个原理(那个时候重庆是没得海盗船的哈),做成龙船的模样,里面是可以坐很多人的那种铁椅子 。如果你不小心坐上去,大娃儿些是不会放过你的,不摇得你惊抓抓的叫,不得让你下来,是的,他们可以把那玩意摇成80几度的斜度。



>>>>少年宫是孩子们接触艺术的第一阵地



Z8W2U9S%TZ83Q@C%$]ZS8JR.png

▷学习赖宁活动


       少年宫除了是当时最高档的游乐场,也是重庆娃儿接触文化艺术的第一阵地,电影、木偶戏、杂技演出,很多重庆娃儿都是在少年宫完成了跟艺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宣布,大家准备好,什么什么时候去看表演了,下面的娃儿决定不吝于用拍桌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兴奋。那时候重庆的演出场地不多,很多针对孩子的电影和话剧、木偶戏和杂技,都会直接在少年宫的舞台演出,所以,对重庆主城的娃儿来说,少年宫里留下了他们近距离观赏艺术世界的第一次回忆。


       除了看演出,学习少年赖宁的活动,各种展览也常在少年宫举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是去文化宫,就是当天不用上课的好事情。有时候也会有些大家似懂非懂的艺术展,要排很长的队,但是谁都没怨言,因为看完展览就可以到少年宫里面耍。


ZL}EL%GDEQ%D0@~($]IBMWE.png


%Q2YW9L0~R18$BAH[0WP(V4.png

▷1994庆祝六一大型团体操表演


E(]{RMN_QBYRWL~CCXNFR{5.png

▷1994庆祝六一仪仗队表演


       每逢六一国庆,各个学校都会组织演出活动,而少年宫的汇演,算是当年重庆比较大的文教活动了,看演出的一般都是市里的领导和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能选送进少年宫表表演,是娃儿和学校的双重荣耀。


       少年宫的老师化妆会用一块红的东西一化到底,从口红到腮红到额头的“一点红”,全靠手上的轻重来掌握。那时候的化妆品很容易脱色,常常不知怎么的妆就被吃掉了,喝汽水什么的,必须要把嘴巴撅起来。


FV}HW33QC6XCW}HNY_[{8`F.png

▷舞蹈教室


`{}5XZ59Q7V9)FFG08(}30E.png

▷合唱教室


       曾经的少年宫,也是有各种兴趣班的,招收的条件比现在的学而思还要严格。少年宫的老师也都很厉害,一般都是文化馆或者学校的老师。能在少年宫有一席之地的老师,应该都算当时重庆各专业领域的大牛。一般来说是由学校推荐,能去的娃儿都是确实有天赋有特长的。那时的老师比起现在培训机构的老师,可要严格得多,好多学艺的娃儿都要做好挨打的准备,“严师出高徒”是那时家长的普遍心理。


VZ8GI(13VQI_%IE@8I3OX_N.png

▷汇报演出


HR%Z5V(LB5~RW}UU3NS5{I1.png

▷2001年“六一”儿童节培训班学员汇报表演


       有很多国家比较正规的比赛和演出,包括一些招考信息,少年宫的学生都是一手资料,比如文工团选兵啊,艺校选生啊,文艺界高大上的单位都喜欢在这些孩子里面挑苗子。外国友人来了的时候,少年宫也是首选的交流窗口,不少在少年宫学习的娃儿,都在外国友人面前表演过手风琴或者书法国画。


       某位现在已经是服装设计系的老师回忆,自己小时候画国画,想进少年宫的绘画班,当时名额太珍贵,最后因为考试没过,没能去得成,至今充满了怨念


       对于从小上少年宫的娃儿来说,他们除了有天赋,还有思想特别超前的父母,一旦进了兴趣班,周末就是在少年宫度过。碰到要演出啦、迎宾啦、录音录像啦这些活动,有一技之长的娃儿就最起劲了,弄不好还要向学校交一张请假条,感觉自己特别厉害……回想起来,其实很多当时觉得只是玩玩的时光,现在都成了很有用很珍贵的财富。


~S{7ZDG1RB7DE1740W1XSDP.png

▷但昭义老师在少年宫琴房给李云迪上课


       如今的钢琴王子,就是当年在少年宫学艺的娃儿中的一位。1986年,4岁的李云迪开始在重庆少年宫学习手风琴,作为李云迪的手风琴启蒙老师谭建民说,“那时他应该还不到4岁,因为那时候少年宫还没有钢琴学习班。他的悟性非常好,下课玩得很疯,但上课特别专心。云迪5岁就得了手风琴一等奖,黑眼睛也特别圆。”跟着谭建明学习了4年多的手风琴后,在李云迪7岁多时,又转到少年宫的钢琴学习班,跟吴勇老师学钢琴,一直学到9岁。


JB]1]P0C]L~`94V_]9J[MWY.png

▷李云迪回少年宫看望启蒙老师


~%N]FBEDT[E5F$5`[44DGYM.png


SHMILZ~CN}LIMWUJG[9QL]D.png


P%1WP[ZRALI09}GLC(4OKKJ.png

▷航模


       除了学艺,少年宫的科技部也是很多少年向往的地方。在少年宫的科技楼里经常搞科普活动,教娃儿们自制汽水,原料是小苏打和柠檬酸包的两包粉粉,而且是免费的,拿回去白糖水一冲就是柠檬汽水,对小娃儿来说,这样的好事情一旦碰到,绝对一次要抓好多包回去。


       当时海模的教室很大,里面还有个很长的放模型的水池子。空模组最嚣张,经常在少年宫中间那个坝坝搞线控飞机追逐赛。


       记得大概1993年,有朋友黑得意的得到了“科技兴趣班”老师的推荐,参加了重庆市的航模比赛。那个时侯虽然没有直辖,但觉得市一级非常的强大。他回忆说那个时侯没得遥控,用的是更可靠的钢丝线控——用钢丝直接控制,木头飞机内置微型内燃机,烧乙醚。机身、翅膀就是纯手工打磨,还要自己上色,整图案,“放到今天都属于工艺品”。


       原来少年宫门口一条街也有很多卖模型的店,不少主城的娃儿小学初中的时候都切买过飞机、坦克。还记得一套拼装的1:48虎式坦克15块钱上下,每次考试有点成绩就拉起妈老汉必须整一个回家,美其名曰:学习科学。后来还听到同学说在哪里看到有人卖圣衣,一个大箱子装起,要卖100多,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最顶级的装备了。


       当时那一片卖各种模型的商家至少有个十几二十家,从最早的杂牌,到后来的上海环球、福州福万,再后来的日本田宫,这些模型厂牌的各种产品层出不穷——飞机大炮、坦克四驱、高达变形金刚……确实是当时重庆最大的模型一条街,现在基本已经消失了。


81O3{R$4EFI]_W%_05]LK5U.png


YLGB_BDK3~@R$H](MHW]QK2.png

▷80-90年代的少年宫基本布局(网友回忆)


Q0]})32J@P@[V1(YTG1{L@Q.png

▷如今的少年宫


       也许我们去少年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有关它的记忆则与遥远的童年彼此牵连。如今的少年宫换了模样(2005年改建完成),圆形球幕电影院几何形状的菱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曾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如今,

少年还没老去,我

们的少年宫仍长存记忆中。


@240D]J[MQX7GD@`CQM`FRE.png

SXRI%VF(95Q$R[MEGF]2}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