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
但无论多么辉煌的文明,
都无一例外地会湮没于历史的烟尘。
但我们可以通过某个途径,
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
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今天,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
从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建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到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博物馆,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集中展示地。
在我们身边,有一座博物馆,成为世界了解重庆的窗口,它就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是我国唯一一座在地方名前冠以“中国”二字的博物馆,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足见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2008年5月,它被列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西南博物院时期
(1951.3~1955.6)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还有一个名字——重庆博物馆。它的前身是1951年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
重庆解放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是西南大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主持西南大区工作的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同志对西南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极其重视。西南局主持文教工作的大文化人楚图南先生即着手筹建博物馆,名“西南博物院”。
▷1951年3月8日,西南博物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合影
西南博物院筹建之初,贤者云集,宏图博大。按照西南博物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发展规划,西南博物院将逐步建立起含历史馆、自然馆、美术工艺馆、革命馆、民族馆和研究所的“五馆一所”事业体系,成为集历史、考古、自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题写馆名
▷西南博物院院址之一中华路287号
▷西南博物院院址之二 桂花园160号
▷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1991年初,重庆自然博物馆行政独立)
西南博物院于1951年10月正式对外展出。它的诞生,成为新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那时,恰逢成渝、宝成铁路兴建,丰硕的出土文物纷纷入驻博物院,一时蔚为大观。
>>>>重庆博物馆时期
(1955.6~2005.6)
好事多磨。1954年7月,当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西南博物院的筹建终止。原设计的一院七馆仅显一二,便夭折在蓝图上。好在小平关心着此事,指示将新建于枇杷山上的市委办公楼改作重庆市博物馆。
▷重庆市博物馆 枇杷山正街72号馆址 1959年
1955年6月1日,“重庆市博物馆”的名字出现在了《重庆日报》的《馆址迁移启示》中。重庆市博物馆,便伏在枇杷山一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
▷1991年,重庆市博物馆在枇杷山的陈列大楼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博物馆)时期(2005.6.18 至今)
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当三大机遇降临重庆,当世界关注的三峡文物保护,由难点、热点逐渐成为亮点,重庆市博物馆迎来了新的世纪。
▷三峡博物馆开馆剪彩仪式
2005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八周年纪念之际,位于渝中区人民路236号的全新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正式向世人开放。她收藏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梦想,成为重庆的“新地标”。
▷三峡博物馆开馆仪式
>>>>票选十大镇馆之宝
三峡博物馆总投资6.5亿人民币,展厅面积23225平方米。在西南博物院基础上,历经60余年的发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拥有馆藏文物10.72万余件套,单件超21.74万件。逐步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等展览10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余个,加以《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和《大三峡》环幕电影两大展示亮点。
▷三峡博物馆里全国第一座全周数字无缝环幕电影厅
2005年7月8日,三峡博物馆开展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位居十大镇馆之宝榜首的,便是陈列于博物馆中庭的乌杨阙。
▷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汉代乌杨阙
这座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石质砂岩,主阙高5.4米,进深1.7米,自下而上依次由脊饰、阙顶盖、上枋子层、扁石层、下枋子层、主阙体、阙基七部分构成。雕刻有当时生活场景、神话传说、飞禽走兽。2001出土于忠县乌杨镇,是我国目前幸存的、大多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的30余处汉阙中,唯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并发现了相关的阙址、神道、墓葬的阙,也是所有汉阙中第一个作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汉阙。
▷分散的乌杨阙在博物馆中组合复原
乌杨阙造型挺拔、巍峨,具有鲜明的重庆地方特征和时代风格。专家推断,其建造时间大致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有推测它是巴郡太守严颜的墓阙。
▷鸟兽尊
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的鸟兽尊也颇值得玩味。它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整体呈鸟形,却长着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着绿松石。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专家推测这应是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它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
▷三羊尊
三峡博物馆其他镇馆之宝有:1984年出土于巫山县龙骨坡的巫山人牙齿,它是目前发现的亚洲最早的人类化石,把中国人的进化史推进到200万年前,对探索早期人类在中国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1980年出土于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三羊尊,它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器;重108.95克、含金量96%的偏将军印章,据考证这极可能是三国时驻扎在重庆的赵子龙手下一名副将所用的将军印;以及战国时期青铜虎钮錞于、东汉景云石碑、何朝宗制观音像、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江竹筠烈士遗书等。
▷偏将军印章
>>>>建筑特色:承载历史文化之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之一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相对而立。三峡博物馆代表水利大坝的弧形外墙和对面大礼堂的圆形传统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呼应和整体吻合。三峡博物馆也用玻璃、水泥、石材、钢等最现代的建筑语言,与人民大礼堂的古色古香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话。
三峡博物馆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岩,规避了一般大型建筑用大理石、花岗石带来的珠光宝气,同时,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代表着山,充分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而且,外墙砂岩是专门从澳大利亚购进的,在晴天、阴天、雨后颜色会有微妙的变化。
在博物馆的左右两边外墙上,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出自我市著名雕塑艺术家江碧波之手。浮雕取材于远古巴人的图腾白虎、三峡特有的鱼、巴人巫教信仰里的迎魂树、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标志朱雀鸟。
位于博物馆正面右上方,则是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刻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透着历史的沧桑和磅礴的气势。在博物馆正门左右的上方,各有四个巴人手心纹的图案,代表着重庆、三峡对四面八方来客的欢迎,同时也向世人昭示着最质朴的真理:勤劳的手和智慧的心,可以创造一切。
三峡博物馆正上方的玻璃穹顶,不仅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也有着特殊的寓意:这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外型上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连相,体现了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大门前由西向东的三叠水池,暗合我国从西到东的三级阶梯地势。
>>>>参观提示
1、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实行免费免票开放;
2、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3、《大三峡》环幕电影播放内容为重庆及库区蓄水前后三峡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时长25分钟;播放时间为博物馆开放日的10:30、14:30、15:30; 播放地点在一层大厅西侧;每场可容纳250人,放映前10分钟开始入场;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三峡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免费讲解服务;三峡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5月18日、19日推出门票半价优惠。详细活动请扫三峡博物馆微信二维码关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