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上清寺庙宇最高点,变身文创园,“失踪的上清寺”首批入驻
编辑: 文化渝中 | 来源: 文化渝中 | 类型: 文档 | 时间:2017-05-08






       十年前,一本根据网络小说集结出版的《失踪的上清寺》,让作者“重庆老罗”罗渝,一炮而红,也让早已湮没在历史沉积中的上清寺寺庙,回到人们的视线。


       如今,随着老罗创办的马甲文化传媒搬入“上清寺V营”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首个入驻者,又让我们的目光从上清寺的古老寺庙聚焦到富含创新精神、时代气息的现代上清寺。


SY5)Y8}F4J9}4~7H@1~UHOJ.png

▷集结网络小说出版的《失踪的上清寺》



>>>>上清寺庙宇的最高点



在中山三路与美专校街的交叉路口,原重庆市检察院一分院的位置,便是现在的上清寺V营互联网+文创产业园。2016年,V营一亮相,老罗就第一个把自己的公司搬了进去。


{P53C1X[{G(]L3D$(`@SR[R.png

 ▷上清寺V营规划图


老罗笑称:

       “据我考证,上清寺V营所在的地方,应该是以前上清寺庙宇的最高点。这一般都是修建藏经楼或者僧侣住所的地方,是灵气所在。”


E0[505ZD5$9CK30H9S$M~GG.png

 ▷曾经的寺庙就在重医附属口腔医院位置



>>>>文创产业的一个成功案例



       450多年前的上清寺寺庙,使人烟稀少的上清寺地区热闹、繁华起来。而老罗的《失踪的上清寺》,则开创了国内真实都市悬疑小说的全新类别。成为国内第一本以真实的都市历史和城市地理为线索、以惊险玄疑的寻宝故事为内容的小说。


6PRORJ02BUR@7C]R%ZDROO6.png

 ▷《失踪的上清寺》作者罗渝


       2007年12月,重庆出版社将“老罗”罗渝的网络小说结集出版,书名改为《失踪的上清寺》。凭借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韵味和惊彩离奇的故事情节,该书出版后一度长居重庆书城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的前三位。2008年,罗渝和国内一家影视公司签订协议,又将这部网络小说搬上了电视屏幕。


       老罗一直说,自己不是作家,当初写这部网络小说只是一个创意营销,为自己负债的网站转型寻一条路。无疑,老罗成功了——《失踪的上清寺》从网络小说到畅销小说,到电视连续剧,罗渝因此赚足百万,公司由负债转为盈利,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一个经典的成功案例。


>>>>V营:在城市记忆中创新



       除了经济上的盈利,老罗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更深层启示是:《失踪的上清寺》唤醒了人们对一个城市文化传统、人文地理的集体记忆,这是一个城市在变迁发展中最重要的宝藏。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根植于人文精神的厚土,才有生命力。


       作为重庆电子商务协会网站分会负责人之一的老罗,自称是一个热爱重庆、历史和旅行的IT人,有着浓重的上清寺情结。上海圣博华康城市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相中美专校街老旧楼宇打造的上清寺·V营“互联网+文创”产业园,正合其意。


[MQ3OF2R1J1WU51H$%QES]0.png

▷上清寺V营两幢旧楼翻新的红色外墙


       V营的“V”,有Victor胜利之意,也直观呈现出这个“互联网+文创”产业园独特的地理位置——从美专校街与中山三路交叉路口标记着醒目“上清寺V营”的大门沿着一个小斜坡向上,如“V”字形一般,越往里走越豁然开朗:5栋3~6层的小楼被枝繁叶茂的大树包裹,在高楼大厦环抱之中恍若闹市中一块宁静的绿洲。


       园区内两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据称是民国时期某将军的旧居,至今保存完好。红色的外墙、高耸倾斜的瓦屋顶,全木质的地板、扶手,半圆形的礼堂,以及小楼边开满紫花的苦楝子树、黄葛树……透着时光的印记。


$[{1[CO54I5]`{ESWSTZIIN.png

])WX49WNV2P[ZC8~~V%%{JJ.png

▷上清寺V营两栋民国建筑内景


       两栋民国建筑旁,是3栋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办公楼。直辖前,这里是四川省重庆市检察院,直辖后成为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的办公地。水磨石的地板、宽大的走廊、开阔明亮的办公空间,质朴、大气,也带着那个时代鲜明的气质。


AR[])NDORRHL_U((Z5O@UGL.png

▷原检察院办公楼变身V营办公楼


       “园区的建筑横跨40年代到90年代,加上清寺片区本身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我们最大限度的尊重建筑本身的形态,让建筑与人、建筑与文化、建筑与办公和谐统一,实现园区内新和旧、传统的和现代的对立统一。”


       上清寺V营负责人王涵冰介绍说,为此,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修护而不是新建,保持了原有的曲径通幽的动线布局,增添了连廊等设施。


4Y9%_32_BCUY2`I2NMO2897.png

▷上清寺V营实景


       曾经闲置10多年的近万平方米旧楼,如今成为绿化覆盖面超过40%的“花园式办公”的互联网+文创产业园,拥有园区服务中心、共享展示与体验中心、互联网+文创俱乐部、健身中心、创意咖啡厅、园区餐厅等办公配套。


$@BA1}V(]QTF1[BBQF(H6K6.png

▷上清寺V营实景


       作为首批入驻者的罗渝说,上清寺V营“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与上清寺的悠久历史相关联,“就目前来看,园区内办公环境宽松,很适合像马甲文化这样的文创企业”。


       传统与现代交错、生态与办公交融的上清寺V营“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以产业服务为核心的重庆首个“第四代主题产业园”及首个“上海-重庆双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这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产业园,不仅有酷炫的技术、先进的服务、一流的教育培训等“互联网+”产业,还能享受辅助市场开拓、辅助成本降低、培训等专业服务。


A425%`TI$%NJG0@N]8FLVZO.png

▷4月7日,上清寺V营启动“我为重庆文创代言”


R06$]Q5[~{SJGH%YZFDIN3S.png

▷3月24日,上清寺V营携手“全球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余世维博士,为重庆企业家带来《接轨式服务与营销》培训


       “将这些废弃厂房、闲置楼宇、老旧楼宇盘活起来,打造成一个个凝聚文脉、富有创新的楼宇产业园,既可消化原有地产存量,又可激活城市焕发活力。”


       正如渝中区电创园管委会负责人所说,上清寺V营的“互联网+”,让文化更具活力。该项目计划将引进50家行业知名企业入驻,间接带动200家相关企业落户渝中,实现产值约5亿元。成为渝中文创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U6H(N@[0482G2VXFUJJW2L.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