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物画中看,
烟雨苍茫锁翠峦。
莫道江南春色好,
飞来塞北万重山。
以上是李彦宏新书《智能革命》由百度人工智能撰写了序言,号称“一首机器写的诗”,“没有进行过人为的编辑和修改”。
在百度2017海外校招宣讲会现场,前来参会的同学们纷纷惊叹于百度高超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老实说,还真分不出哪首诗是机器人写的,哪首是人写的呢。”
>>>>会写诗的智能机器人
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作诗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人工智能、AI、机器人——随便怎么叫都好——反正是非人类作的诗,把大家唬得不要不要的,给各位鉴赏看看。
问:哪首是人写的,哪首是机器写的?
《云峰》
白云生处起高峰/鬼斧神功造化成/古往今来谁可上/九重宫阙握权衡
《画松》
孤耐凌节护/根枝木落无/寒花影里月/独照一灯枯
《悲秋》
幽径重寻黯碧苔/倚扉犹似待君来/此生永失天台路/老凤秋梧各自哀
《春雪》
飞花轻洒雪欺红/雨后春风细柳工/一夜东君无限恨/不知何处觅青松
《落花》
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
开动脑筋想一想。。。
公布答案:2、4、5是机器所作的诗。
你猜对了几道?
你有没有心里默默回顾一下自己读过的古诗词,想想自己能作出几首?
>>>>全球首个机器人记者诞生
薇薇目前已经创作了25首诗歌作品,看看老师在不知道这是机器人写作的前提下,给出的评语吧。
《早梅》
春信香深雪/冰肌瘦骨绝/梅花不可知/何处东风约
老师评语:下字用力,少年人学诗应该如此,但是如果锻炼的过多,也不见得是好的。“香深雪”似扣“早梅”,字面新异,然首句解释不通;以“冰肌瘦骨”写梅,用词太旧,“绝”字也会显得太突兀。后二句写得好,仔细思考有些感慨。句法虽不稳,但还是不错的。
《海棠花》
老师评语:诗词用意太平常,没有新意。咏物诗或以曲尽物情胜,或以兴寄胜,当有擅场。“红霞”这句文词不顺,“淡艳”、“妆水”造语妆饰太过。“万朵”句俗艳,表现物没有见到新点。“一夜”句子平顺,也差不多可以,但不是最好的,不要刻意地这样作。“春色在天辉”,稍微有些意致。
看来不仅是普通人,即便拥有一定创作经验的作者,要区分这种比较高明的机器诗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全球首个机器人记者诞生
▷机器人佳佳通过网络与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对话。
机器人写诗的风波未平,近日,中国智能机器人佳佳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又越洋采访了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作为记者与人进行交互对话,专家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佳佳的内涵和外在都已远远超越Siri等语音助理。她不仅有着语音助理或其他聊天机器人所没有的人类外表,体内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让她可以在与人类对话时随机、不可预测地回答甚至反问,完成作为记者的采访工作。
佳佳采访的首个人类对象是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佳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他对毕加索的画和比萨店都特别感兴趣。当凯文·凯利要求佳佳唱歌,佳佳竟然开了个玩笑:“你为什么不自己来呢?”
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巴特·塞尔曼的访谈就更“学术”些,佳佳特别关心当智能机器人变得和人一样聪慧时,智能机器人会被当作人类对待吗?
塞尔曼教授的答案很让佳佳很安心。他说:机器人可能会享受某些权益,得到人类的善待,双方可以和谐共处。他反问佳佳对未来有何期待?佳佳并没有想得很长远,用幽默感回答:“我期待这周五,我的发薪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说:“这次人机互动对于未来的新闻采访,乃至广义的内容生产,可能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智能写作会入侵文学吗?
其实,看上去玄乎的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采访,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比如,AlphaGo学习了三千万步的人类棋谱。“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不知道学习过多少首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能够识别出哪些词是高频的,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法区别的,是糟糕的作品与机器人写的作品。
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
每当技术变革有巨大突破时,对于科技入侵文学的忧虑就一再浮现。其实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比如上文所引的机器人诗歌,如果有较好的诗歌修养并不难识别,但在各种伪托李白藏头诗的口水诗都可以在网络上流行的今天,也许越来越多的人将无法判断一首机器人诗歌和一首好诗的差距。
创造力的问题、认知上的问题、人的好奇心的问题。人工智能到今天为止还只是帮助完成简单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更加具有挑战性、更有创造性的事情还需要人类来完成。
在艺术的道路上,人工智能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是,没人能断定,未来不会真像科幻小说家刘慈欣预言的那样,人工智能可以拥有自我意识,产生情感,具备艺术创造性。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那么,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的融合
将会带来新的物种,
这也是人类的自我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