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
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 美国建筑学家E沙里宁
▷被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的山城电影院
2017一开年,一则消息激动了不少重庆人——两路口原山城电影院地块,将建380米高、比肩迪拜公主塔的地标建筑,山城电影院有望5年后回归。
这则消息,也再次戳到了无数重庆人心中的痛——1996年,山城电影院因旧城改造被拆除,成为一个围着的工地,至今已整整空了21年。
一座电影院的消失,为何会成为一个城市挥之不去的痛?
那是因为,在重庆城市这本书里,曾经的山城电影院,绝对是绚烂的一页。它不仅曾是全国最好的电影院之一,也曾是重庆最高建筑成就的代表,凝聚了重庆人无限的文艺情怀。
它是重庆城市这本书里,充满着激情、浸透着浪漫的令人骄傲的一页。
>>>> 全国电影市场的先锋
▷山城电影院设计图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国各地纷纷兴建“毛泽东思想万岁馆”(后常更名为“展览馆”)的热潮中,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动工、1960年建成的山城电影院,是当时我国惟一一家专为放映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设计建造的影院,几乎与1958年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改建成中国第一家宽屏幕电影院同时。所以,山城电影院的全名是山城宽银幕电影院。
1988年2月23日,山城电影院又改造成为了西部第一家能放映70mm宽银幕电影的特级影院。
>>>>建筑结构纪念碑
▷重庆市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设计正面透视图
占地7000多平方米、高3层的山城电影院,屏幕高7.1米、宽18米,可容纳1514人同时观影。
浅米色的外墙,浅红色的正面柱身,使它在多雾、周围景物灰暗的背景下,显得明朗温暖;5孔拱廊与3个筒形薄壳前后呼应,挺拔壮丽;宽大的平台和面积奢侈的专用绿地,高达20米以上的玻璃幕墙,花岗石地面,在那个年代都非常罕见,被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
在1960年代前后20年全国建筑创作整体停滞的冰河下,重庆山城电影院与广州白云宾馆、北京友谊商店等,成为难得的高格调清流,被视为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重要转折的标志。
1989年,山城电影院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标志建筑之一。
>>>> 无数人铁镐撮箕建成的恋爱圣地
70年代《十万个为什么》里,
关于“蛋壳形屋顶建筑”的插图之一,
就是山城电影院。
许多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重庆人,
当幸福地回忆起第一次约会时,
多会想起山城电影院高大的花岗石柱廊,
和霓虹灯下的婆娑人影。
—— 一个老重庆人的回忆
▷从国际村远望山城电影院
二十多年前,从鹅岭望去,蜿蜒的长江路七孔桥尽头,还可以看到雄踞在长江路和中山路交通干线交汇处的山城电影院。
在这幅典型山城特色的迷人画面里,留下了老重庆人心中浪漫的青春记忆,难以磨灭的一个时代的激情,令人唏嘘的一段岁月沉浮。
▷山城电影院1960年3月首映
“1959年我到两路口的重庆卫干学院读书学医,正好赶上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开始修建,因我们就在附近,晚上曾多次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添砖加瓦……还记得上映的第一部宽银幕电影,是中苏合拍的《风从东方来》。”
正如这个名为“白衣秀士蔚然曾孙”的网友在新浪博客里回忆的,山城电影院修建时,很多单位都派人、派工参加了义务劳动,用铁镐一镐一镐的挖、用撮箕一挑一挑的运土,经常是饿着肚子“干革命”。
1960年3月,山城电影院建成首映,放的第一步影片是中苏合拍的《风从东方来》,讲了某水电站建设中抗洪抢险的故事,讴歌了中苏人民的伟大友谊。而这部电影在山城电影院上映1个月后,中国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矛头直指当时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文章,随即中苏关系破裂。
▷电影院内场曾是这样的座椅
▷1975年的电影票,票价1角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电影黄金时代,大量外国电影涌入,山城电影院经常人头攒动排起长龙,成为风靡一时的恋爱圣地。《伦敦上空的鹰》、《野鹅敢死队》、《桥》等战争片,《庐山恋》等国产爱情片,《追捕》等惊险片,都引发无数观影热潮。
从1960年建成,到1989年与重庆人民大礼堂、嘉陵江大桥等入选重庆首批十大建筑,山城电影院经常出现在展现重庆城市风采的画册和明信片上,也作为商品的商标走遍天下。
▷重庆印制第二厂1963年印制的《重庆风景》折叠式贺年画片
>>>> 拆迁之后多次转手
1996年,由于旧城改造,山城电影院被拆迁。这被很多人视为重庆城建历史上最让人后悔的事情。
山城电影院的消失,让当年拥有两百商场、富安百货的两路口时尚商圈人气流失以至消亡,也成为重庆本土电影院逐渐没落的标志。直到1998年重庆第一家多厅电影院环艺影城开业,重庆电影市场重又开始一个新的时代。
山城电影院拆除后,那块地多次转手,后来被政府收回。2003年曾计划由重庆地产集团投资1.7亿原址重建山城电影院,还被列为十大社会文化基础重点建设,但2005年4月又宣布项目停建。
▷重庆中心效果图
终于,2017年1月19日,在那块地空了21年后,又有了动静:
“重庆中心”项目开工奠基,将建成占地超过5万平方米,包括大型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商务公寓等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以及380米高的地标塔楼。项目总投资100亿,预计2022年整体竣工。
据称,项目内的电影院计划将以“山城电影院”命名,并融入老山城电影院的元素。这激起了不少人对山城电影院回归的期待。
然而,那些曾经伴随老山城电影院的荣耀经典和美好记忆,终究是一去难回,再难复制。
涵虚电影院:
建成时间:1918年
地址:木匠街(今千厮门)
严格说,它不能算是专业的电影院,只是重庆第一个专门的电影放映场地。陶义文等人租下几个仓库,装上必要的设备,就开办了“涵虚”。1918年后,正式的电影放映场所陆续在重庆出现。
英年会电影院:
建成时间:1920年
地址:民族路
此地原为基督教会所,后改为电影院。它首创了看电影要对号入座。
新川电影院:
建成时间:1920年
地址:民族路
放映美国科技片《健美卫生》时,规定“15岁以下者不得入内”,是最早标明“儿童不宜”的电影院。
环球电影院:
建成时间:1925年
地址:人民公园
“环球”电影院是重庆第一家完全专业化的电影院。这家电影院名噪一时,重庆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革命阵亡将士》、第一部进口彩色片、第一部国产彩色片、第一部国产有声片等都在这里首映。
解放军电影院:
建成时间:1953年
地址:渝中区八一路
到上个世纪80年代前,它都是重庆最好的剧场,也曾是解放碑的几大主要电影院之一。1966年,这里几乎天天都要演好几场川戏,观众相当踊跃,如果有袁玉堃、许倩云、周企何、陈书舫等名角登台,更是场场满座。2006年10月正式停业。
国泰(和平)电影院:
建成时间:1937年
地址:邹容路
美国好莱坞新片在华首映均放在这里,抗战时期就放映过美国的电影《飘》,我国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如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等名伶都在此表演过,一度成为抗战大后方重庆的好莱坞,成为当时抗战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这座影院耗资14万银元,白天放电影,晚上演话剧,大堂中就设有1500个座椅。1952年,拆除重建,1953年新影院建成,取名和平电影院。后曾更名为东方红电影院,1993年更名为国泰电影院,2007年拆除,与重庆美术馆合并,迁建为国泰艺术中心。
环艺电影院:
建成时间:1998年
地址:解放碑大都会东方广场
重庆第一家现代化的豪华电影院。鼎盛时期票房占了整个重庆票房的35%。休息区曾迎来很多大导演和大明星做活动,挂满了电影海报的长廊曾是影迷拍摄婚纱照的圣地。2016年6月1日正式停止对外营业,退出重庆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